中新網11月6日電 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6日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介紹“時令節(jié)氣與健康”有關情況。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西苑醫(yī)院主任醫(yī)師唐旭東在會上表示,民間有“冬令進補,來年打虎”的說法,深入老百姓心里。中醫(yī)是強調天人相應的,就是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。中醫(yī)學認為,在冬季比較適合進補,因為冬季時令主收藏,是調補機體、養(yǎng)精蓄銳、增強體質的好時期。
唐旭東稱,冬令進補應該遵循三個大的原則:一是因人而異,二是因時制宜,三是適度進補。
首先,因人而異。就是人和人的體質是不同的,表現出中醫(yī)講的“虛”,或者是臟腑功能的低下,也有差別,因此在補益方法上應該有所區(qū)別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人的虛證分為氣虛、陰虛、血虛、陽虛。氣虛體質的人可能就是動一動就氣短,懶得說話,沒有什么力氣;陽虛的人在這個基礎上可能還有怕冷、四肢不溫,手和腳都是涼的,夜里經常起夜,或者大便稀溏。這些人氣虛陽虛,在使用的食材上,可以用羊肉、鹿肉、雞肉,偏溫一些的食材;如果是氣虛,加一些人參、黃芪、黨參這樣補氣的藥物,要是陽虛可以加生姜、干姜、肉桂等等溫陽的藥物。陰虛的人就會容易出現眼干、嘴巴干、大便干,甚至是潮熱盜汗;血虛的人經常表現為面色無華,特別是貧血的人,血色素低一點的人,女性月經量多的人也會出現頭暈心慌。在食材上可以選一些溫和甘平的食材,比如老鱉、老鴨、魚等等,放一些補陰的藥物,像百合、麥冬、銀耳,補血的藥物像當歸、熟地、大棗等等,區(qū)分開來。在現實中,可能有復合在一起的,不是那么單純的,因人而異。
因時制宜,一般冬季來講考慮天氣比較寒冷,一般都會考慮一些補氣補陽的藥物,唐旭東推薦一個傳統(tǒng)的中醫(yī)的藥膳,就是中醫(yī)的醫(yī)圣——漢代張仲景的一張名方,叫當歸生姜羊肉湯,用當歸補血養(yǎng)血,生姜溫中散寒,中醫(yī)認為羊肉有補益脾腎的作用,如果在當歸生姜羊肉湯里面加點黃芪或者人參,補氣的作用就會強一些。如果考慮到年紀大了,也有肝腎虧虛,我們加點枸杞子、紅棗,就照顧比較多一些,在冬季每天煮湯喝一喝是非常好的。當然在冬季的時候缺少了運動,高熱量的肉食明顯增多,也會容易產生食積,或者帶來內熱,可以多吃一點生蘿卜,像白蘿卜,中醫(yī)認為是辛甘涼的,可以降氣消食,清化導滯,冬天吃非常好。就像民間俗話說,“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用醫(yī)生開藥方”,是冬天要吃蘿卜的原因。
進補要適度,要平衡。因為不能一天讓人家吃十幾克的人參,一定會產生副反應。補要緩慢的進補,就是扶一下機體的正氣,結合鍛煉、飲食調整就會很好的改善體質。另外補益的程度也要適度,補益如果過多就會帶來上火,甚至滋膩的滋補藥可以帶來消化不良。
唐旭東推薦中醫(yī)獨特的進補的療法,叫膏方。南方也叫“膏滋”,這個實際各地中醫(yī)院都在開展膏方養(yǎng)生的文化節(jié),膏方是由多味中藥,通過慢火的煎煮濃縮而形成的一種膏狀的制劑,實際是根據每一個人量身定制的,一人一方,針對性非常強,這樣對于慢病的調理,體質虛弱的人、亞健康狀態(tài)、或者老年人的抗衰老,這種個性化的定制是非常好的。冬令吃一吃膏方,特別是對老年人,可以明顯提升體質,改善免疫力,也能提高他的生活質量。
編輯:金艷
責任編輯:冉華陽
編審:喻佳
0